关于印发《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规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县区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部省属驻淮单位:

  《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规划(2021-2023年)》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

  2021年6月17日

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规划

(2021-2023年)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当前,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周期已经开启,必须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向着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再出发、再攻坚。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最新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系列部署,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结合《关于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若干意见》(淮发﹝2020﹞29号),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的殷殷嘱托,准确把握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时空方位、政治站位,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大力弘扬“创建精神”,解放思想再出发,比学赶超再登攀,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力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为建设“四个淮安”、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提供坚实支撑,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勇作淮安贡献。

  (二)工作目标

  聚焦“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五个方面基本内涵,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落实,一着不让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先进经验、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确保高分高位通过年度测评、三年复查,到2023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实现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向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奋力迈进。

  (三)重要原则

  立足淮安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特点,结合中央和省委关于文明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全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1.始终坚持惠民导向。围绕文明典范城市要求,积极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效解决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实际变化,提升市民群众对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2.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准确把握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规律,对照动态修订的《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提高指标理解的准度、工作覆盖的广度、任务落实的精度,精准对标找出差距,精细管理补齐短板,精准创建促进提升,统筹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做到软硬件齐抓、点线面并重、近远期兼顾。

  3.始终坚持常态长效。牢固树立“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按照“标准更高、力度更大、工作更严”的要求,全面巩固提升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坚决防止各类问题反弹回潮。突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测评体系相关要求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切实形成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常态长效的落实机制。

  二、主要任务

  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重点落实“九项任务”:

  (一)聚力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加强面向全社会的理论宣传普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化精神文明教育,积极选树宣传先进模范,广泛制作刊播展示公益广告,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强化公共文明引导,推进文明旅游、文明交通,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弘扬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诚信宣传教育体系。

  (二)聚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规范政务行为,强化依法行政,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政府综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管理。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审批程序,提高政府效能。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三)聚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制度。加强公民权益保护,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部门协作机制。分众化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健全关爱服务和帮扶制度。

  (四)聚力打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实施信用联合奖惩,规范信用记录纳入范围,健全信用修复制度。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确保群众对全市诚信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五)聚力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和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加强科普工作,推进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科普设施和科普基地建设,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服务供给,完善基层文化设施。

  (六)聚力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淮安建设,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七)聚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建立健全减灾、防灾、抗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

  (八)聚力打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化,提升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着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加强城市河湖管理,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全面达标。有效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整治噪音污染。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引导群众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开展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九)聚力打造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积极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活动育人,广泛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加强学校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文明校园创建覆盖率达100%。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家长学校建设覆盖率达100%,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校外阵地建设,做好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三、工作措施

  立足淮安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基础和阶段特征,把握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需要,结合上级新部署、新要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十个方面:

  (一)重抓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1.深化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必修课。加强面向全社会的理论宣传普及,健全理论普及工作体系,创新媒体理论宣传,拓展社会宣传载体,用好宣传文化阵地全方位多层次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基层理论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讲师团、市级机关工委、市委网信办、市委党校、市教育局、淮安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

  2.加强“四史”教育。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隆重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将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成就宣传和形势政策教育,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3.厚植理想信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持续深化周恩来精神宣传教育,引导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促进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进全媒体传播,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应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分析研讨、检查考核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

  (二)重抓文明气质培育,推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展现更加生动图景

  1.强化核心价值引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体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宣传和公益广告宣传,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和宣传文化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范守则中,具象化分众化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主题文化长廊,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2.打造“德润淮安”品牌。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施道德讲堂赋能工程,推进主题性和仪式类讲堂活动,形成一批道德讲堂特色示范活动。健全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精心选树宣传第六届淮安市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组织推荐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江苏省道德模范,持续推出行业群体先进人物。建好用好好人园、好人馆、好人广场、好人一条街,建立健全各类道德典型关爱关怀机制,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发挥重点人群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抓好知识分子、企业家、文艺家等公众人物的道德教育。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办

  3.持续推进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快实现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推动文明实践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培育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医疗、救援、科技、心理疏导等专业志愿队伍。围绕教育、文艺、科技、健康、法律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围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围绕文明乡风培育、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联动开展“十百千”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健全文明实践运行机制。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三)重抓城市修补更新,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更加有效提升

  1.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突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城市更新、综合交通、湿地保护、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空间形态、高度体量、风貌特色、交通组织等控制引导,提升城市空间和文化品位。注重城市发展整体设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片区功能定位,重点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田园、中部城市、南部水乡,梯次培育重点中心镇和片区中心镇,实现城市发展规划平面协调性、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提升,打造清新、自然、疏朗的城市气质。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文广旅游局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地下管网体系、能源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推动快速路二期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及时修复各类受损路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30%。持续推进交通信号灯、公交站台等智能化改造,维护更新主城区道路交通标志路线、隔离护栏,增设礼让行人标志。全面实施城市雨污分流和主城区控源截污,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优化城区公共卫生间布局,解决“如厕难”问题。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确保管理、使用情况良好。逐步打通城市断头路,完善城市次支道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畅通。加强基础设施动态管护,及时整修破损“城市家具”,提高设施完好率和维护及时率,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工信局

  3.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人为本,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塑造清朗有序、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推进市级行政中心、高铁商务中心、淮安古城文化中心建设,做强淮海广场、水渡口、生态文旅区等核心功能片区,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完善城市“15分钟健康服务圈”“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健全完善商业、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公共活动等居住功能配套。加大高端优质资源引进培育力度,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不断增强城市集聚力辐射力。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

  (四)重抓城市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环境面貌获得更大程度改善

  1.提升城市保洁水平。严格城市保洁标准,推进城市保洁精细化,狠抓环卫精细化作业,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消除保洁盲区、卫生死角,及时清理零散垃圾、烟蒂痰迹。切实提升城区市场化保洁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保洁公司的考核管理。全面推行 “垃圾分类”,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卫基础保障能力。健全市、县区、街道、社区全覆盖环卫管理机制,清扫保洁率达到100%、清运率达到100%。强化工地及渣土管理,坚决杜绝渣土车带泥上路。高压整治各类 “小广告”,全面清理刻画、印制、涂写、张贴以及乱散发“小广告”现象。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

  2.狠抓公共秩序整治。深化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重拳整治城区非法营运三轮车乱闯禁区、加装马达、乱贴广告,以及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电动自行车加装挡风罩、行人乱闯红灯和横穿马路等行为,加大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曝光和惩处力度。实施城区停车泊位扩量工程,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位,年均增加各类停车泊位3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年均增加0.8万个以上。严管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行为,做好对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的规范化治理、合理化疏导、人性化管理,压实沿街店铺、企事业单位“门前五包”责任。持续深化不文明养犬行为整治,严格落实“两禁止、五严查”制度,开展集中执法巡查。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城管局

  3.优化城市空间品质。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整治提升 “四高四河”沿线环境,进一步扮靓夜景观,优化天际线。强化沿街、沿路外立面整治,全面消除乱贴乱画、乱悬乱挂等现象,粉刷破损建筑立面,确保建筑物外立面设施规范、外形完好、整洁美观,打造视觉清朗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和乱搭乱建。依法整治各类乱设或滥设的户外商业广告和店牌店招,严格新增商业广告审批,户外商业广告数量只减不增。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建局

  (五)重抓文明习惯养成,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实现更加全面提高

  1.培育文明行为习惯。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 “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深入宣传《淮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淮安文明市民12条”,引导市民群众养成文明有礼行为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污物、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物、不乱穿马路,提升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水平。开展“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宣传活动,大力推行“一米线”“公筷公勺”,引导群众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等健康生活习惯,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不低于2个百分点。着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市民群众自觉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广旅游局

  2.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弘扬诚信文化,广泛宣传普及诚信理念、契约精神,持续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做好江苏省“诚信之星”推选工作和第三届淮安市“百佳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工作,深入宣传挖掘诚信典型,褒扬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营造“讲规矩、守信用”的诚信环境。持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治理19个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营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化“德润淮安 志愿有我”志愿服务行动,持续扩大“小青淮” “博爱青春”“花开淮安” 等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90%。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

  3.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在促进市民文明素养提升中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和文明行业创建,进一步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促进市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组织开展文明典范系列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文明典范小区、文明典范公交、文明典范庭院、文明典范路口路段,促进市民群众将文明礼貌用语和良好行为举止带到社区、家庭、公共场所,在全市范围形成“人人养成文明习惯、处处实践文明行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妇联、市工信局、市级机关工委

  (六)重抓人文内涵提升,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1.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深挖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红色文化、淮扬菜美食文化等城市文化内涵,让城市体现人文内涵、充满人文关怀。加强大运河文化价值挖掘阐释,加快中国水工科技馆、中国漕运城等项目建设,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形象识别系统导入工作。坚持把传承历史文化与建设现代城市相结合,让文物古迹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让历史文化与先进文化相得益彰,让城市既有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又有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进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市大运河办、市文旅集团

  2.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占比逐年提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好、维护好标志性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布局打造一批街头巷尾公益性小剧场和城市书房,提升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提高农家书屋硬件建设水平,推动乡镇影院建设扩量提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支持实体书店建设,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城市书报刊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37%,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小时,《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0%。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年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组织实施规上企业培育工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特色产业统计工程,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提高文化消费便利性,持续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持续深入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游局

  (七)重抓人居环境优化,推动市民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更大改善

  1.着力改善居住条件。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加大对老城区、老街区、老小区、背街小巷的改造投入,每年结合市政府民生实事和中心城市建设,编排并实施一批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提升项目,从根源上解决配套设施老化缺失、停车位不足、公共空间杂乱等问题,实现“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加强社区(小区)环境绿化美化,确保卫生状况良好,无脏乱差现象,做到路面硬化平整、排水设施完善、楼门内干净整洁,深入开展“飞线整治”。严格物业行业管理,开展物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治理物管企业重收费、轻服务乱象,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工信局、各县区

  2.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础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建设苏北区域医疗高地,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加强城乡社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3平方米、人均室内体育用地建筑面积≥0.1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8平方米。深入实施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坚持内外并重,全面规范经营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3.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升公共绿地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城市林荫道、林荫停车场、滨湖沿河绿道,建成区绿地率≥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全面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建立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专业规划体系,实施重要湿地修复工程,申创一批湿地保护小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用水量降低以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等环境类指标全部达到省定目标,创成美丽江苏建设示范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初步建成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八)重抓窗口服务升级,推动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得到更大程度提升

  1.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医院、交通行业、政务服务中心、商场超市、营业网点、旅游景点等窗口服务单位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喧哗吵闹等不文明现象;在显著位置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推进窗口服务单位硬件设施改造升级,增设一批自助服务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公交车、有轨电车、出租车运营服务水平,确保车身内外干净整洁,各车站及站点地下通道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标志清晰。

  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广旅游局

  2.提供文明优质服务。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积极提供文明优质服务,从业人员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规范服务,有效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无吃拿卡要、慵懒散拖现象,有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志愿服务,设立志愿服务站和文明引导员。支持窗口行业拓展网上服务,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供各类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办理、网上支付等服务,提高服务的便利化水平。组织监督员对窗口行业开展常态化督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并对整改情况督查督办。

  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委营商办、市委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坚持“项目为王 环境是金”理念,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和“一业一证”改革,打造“101%服务”金字招牌。实施政务信息系统专项破壁行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水平,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深化“淮上关爱一件事”改革,梳理退休、医疗、救助、就业等领域的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打造“12345”总客服,整合全部非紧急类热线,推进紧急类热线对接,打通市县镇三级数据通道,实现“双交办”和疑难诉求联动处置。

  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司法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委营商办

  (九)重抓治理效能提升,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

  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群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群组织作用。健全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制度,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讨社区重大事务,形成社区事务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构建“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多方共治机制。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民主监督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2.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效,积极构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基层治理模式,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势,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建成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巩固 “1+4”基层治理模式,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实施 “八五”普法规划,创新完善相关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90%。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 “强兵兴业”工程,夯实国防动员基础,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连冠”。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司法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3.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加强网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构建“问题排查、采集上报、分流指派、分级处置、督查督办、办结核查”标准化闭环流程,实现“事情在网格内处理、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民意在网格内满足” 。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工作网格化管理水平,优化网格长、网格市属单位、网格区属单位“1+1+1”的网格管理模式,网格长、网格市属单位、网格区属单位对网格内所有创建点位,重点是基础设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益广告、市容环卫责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测评事项,承担全面达标责任。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指挥部办公室

  4.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机制,加快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维护社会安定,提升社会风险研判评估和预警防控能力水平,做好信访积案攻坚和矛盾纠纷化解,打造“无讼淮安”智慧调解平台。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态管理措施 (负面清单),认真做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信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坚决杜绝 “一票否决”情形发生。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信访局

  (十)重抓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风文明迈向更高水平

  1.改善农村服务配套。着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推动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

  2.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科学规划布局“沟渠田林路”,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透绿、露水、显景”为目标,推动沿路、滨河、环湖绿廊延线扩面,全面展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韵特色。扎实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农业废弃物治理水平,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保持在100%。不断优化乡村公共空间,重点围绕“四高四河”沿线以及国省干线公路、重要湖泊、河道航道,加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扎实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管护高效化、常态化、精细化机制。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房办、市城管局

  3.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树新风 除陋习”专项行动,聚焦 “大操大办”、不文明丧葬、不文明祭祀、借教敛财、低俗娱乐、赌博等六方面陈规陋习,开展专项整治,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典仪事项廉办或不办,着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盲目攀比,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广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负责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落实和督查考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承担指导协调、组织推进、巡查督办和考评奖惩等职责。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自觉服从指挥部及办公室的工作指导和调度,及时研究制定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不折不扣做好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亲自过问、靠前推进,坚决杜绝“一票否决”情形发生。

  (二)健全投入机制,推动资源下沉。市委、市政府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人、财、物保障,每年将相关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各地、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并将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经费纳入每年预算,切实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创建、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的经费需要。持续推动资源下沉,严格落实市级部门单位挂钩社区助创机制,挂钩单位继续给予所挂钩社区人、财、物支持。继续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推动市级执法力量下沉社区,开展综合巡查执法,及时有效帮助解决基层一线难题。

  (三)强化巡查督办,严格考核奖惩。由市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常态化开展综合巡查、专项巡查和“回头看”巡查,建立健全问题清单制、交办制、销号制,督促倒逼问题解决,各地、各部门问题办理结果与年终考评挂钩。严格实行月度测评和重要单元达标制度,连续两次成绩倒数后三名的镇街主要负责人在媒体公开表态。严格实行网申工作季度模拟测评制度,动态收集整理各项网申资料。市委、市政府将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考核,每年与各县区(园区)、市直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从严考核奖惩。对工作不力或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指挥部办公室予以问责处理。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指挥部办公室,按规定给予奖励激励。

  (四)动员全民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市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完善市民群众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表达、监督、反馈机制,搭建“城市啄木鸟随手拍”“市民巡访团”等载体,便于市民群众参与。在市级主流媒体常态化开设专题专栏,广泛深入宣传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工作进展、实际成效和先进典型,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支持率和参与度。精准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各种舆情,切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贡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 编辑:苏畅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投稿邮箱:wmb3943233@163.com

苏ICP备0500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