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东同志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月度点评会上的讲话
  

 

 

  2018年时间已经过半,离中央、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越来越近;同时全国爱卫会7月份正式启动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工作,暗访专家组随时可能来淮安,复审迎检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最近两个多月,我和有关同志多次开展暗访督查,应该说创建和迎检工作有行动、有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年度测评和复审迎检的形势不容乐观。从省文明办年中抽测情况来看,省内各家都在紧锣密鼓、不遗余力地推进创建工作,相互之间分数咬得很紧;从通报的6月份考评结果看,市内各区各街道(乡镇)之间很不平衡,有的思想不够重视,有的工作不够深入,有的安排不够明确。希望大家牢记责任使命,强化担当作为,突出问题导向,把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攻坚突破。

  一、紧盯体系标准,把创建任务抓牢抓紧。创建工作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必须心中有路数、手中有招数。从各区、街道(乡镇)6月份考评结果来看,四区四平台中最高的只有77.49分、最低的才56.16分,这说明我们的创建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对标补差距,精准补短板,合力攻难点。一要吃透标准。《测评体系》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指挥棒,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对《测评体系》烂熟于心,仔细研究、认真对照《测评操作手册》《创建工作责任状》《实地考察重点项目及内容》,找准本地本部门对应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自己该干什么,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完成,哪些项目是短板。在梳理每个点位创建标准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高标准要求,防止具体工作人员在执行时出现层层弱化、测评人员在开展测评计数时出现疏漏等现象。此外,要关注和破解测评体系中没有提及但现实生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公益广告刊播频次和数量问题,城区到乡镇或两个乡镇之间的道路及两旁不能出现成堆垃圾问题等。二要举一反三。省级两次暗访和月度测评中点出的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已经及时向相关区、部门进行了交办和反馈,各地各相关部门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整改到位。在抓好交办问题整改的同时,要再度全面排查,认真梳理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逐一整改、对账销号,切实解决环境卫生整治不到位、公共秩序引导不到位、硬件基础设施提升不到位、创建氛围营造不到位等问题。三要精益求精。我仔细看了省暗访和四个工作组的通报,发现不少问题都是规定动作没到位造成的,要想在年度测评中少失分、得高分,必须更加注重工作规范。如点位对标方面,凡是上报的四十类必查点位,必须严格对照测评标准和实地考察要求,开展拉网式排查,既消除盲点又防止反弹,确保常态长效;材料准备方面,要根据具体要求,逐条准备好材料,网上材料申报千万不能再因为工作不到位和人为因素丢分;宣传发动方面,要在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等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真正让群众成为创建的最坚决支持者、最有力参与者、最直接受益者。

  二、对症精准施策,把创建措施落细落实。文明城市测评考核标准很高、要求很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思维,系统解决“点”和“面”的问题,统筹推进“建”和“治”的问题,深入研究“当前”和“长远”的问题,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整改落实。既要下大决心,又要花细功夫。开弓没有回头箭,文明城市创建没有退路。各地各相关部门必须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啃硬骨头,打主动仗,推进“一把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做到投入一步到位,建设改造一步到位,标杆示范一步到位。细节决定创建成败,一条后街背巷的黄土裸露、一个窨井盖的边缘破损,都可能导致在测评中失分;一张公益广告的审美观感差、一处人行道上的宠物粪便,都可能导致在同城竞争中落败。各地各相关部门必须摒弃粗放型创建工作模式,强化细节意识、精品意识,在细微处用心、在细节上用力,拿出“描眉”“绣花”的功夫抓创建、促整改。既要整体谋划,又要分类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全局性系统性都很强,不能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现象,也不能出现“撒胡椒面”问题。各地各部门和各分指挥部要强化系统思维,在抓好面上统筹的同时,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差别化的规划和部署,加强分类指导,实行重点重抓,做到善做善成。对于“红甲虫”、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超越停车线等交通秩序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快速路建筑工地管理问题,城市外立面综合整治、商业广告乱象、流动摊点问题,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管理、村镇环境面貌、农贸市场内外环境问题,“五小行业”综合整治、“门前五包”责任落实问题,河道水体治理、废品收购点管理问题等,要动真碰硬地抓、理直气壮地管、真金白银地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创建工作面貌。既要项目推进,又要现场会办。创建工作不能大而化之,必须下落一到两个层次,运用项目化推进,对每一个确定的项目订好时间表和路线图,一事一办,限时办结;推进现场办公制,叫响“现场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走进创建现场,深入社区小区和实地点位,紧盯薄弱短板、直面问题、解决难题,做到办法在现场想、决心在现场下、任务在现场分配、效果在现场体现。下一步,创建工作的所有重大举措包括推进“七大专项行动”,开展“创建进万家、文明大走访”活动,实施“门前五包”市容责任区管理等等,都要按照这个思路抓推进、抓督考、抓评估,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三、敢于担当作为,把创建工作做深做透。文明创建,贵在行动。从我市情况来看,老城区面积较大,公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完成达标任务的时间越来越紧。各地各部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以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快速高效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一要突出重点打好攻坚战。对照“十大工程”、“七大专项行动”、创建网格化管理等工作部署,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物力,奋力突破重点,带动整体提升。对“一把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门前五包”等重大项目,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倒排工期,立即开工,确保测评前可看可学可推广。严格实行地毯式摸排、清单式管理,做到一条一条地对、一点一点地查、一件一件地改、一分一分地争,确保发现问题不留死角、整改问题不留尾巴。尤其对推报的主次干道、城市社区、商业大街等40类、1038个实地测评点位及窗口行业等必查的关键部位,要做到无缝链接,及时联动处理。二要全员参与打好舆论战。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平台,策划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意、市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主题活动,使文明创建工作更接地气、惠民生、得民心。扎实开展“创建进万家、文明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急所盼,让群众有更多话语权,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增设一批融思想性、景观性、永久性公益广告,确保各类点位公益广告类别上无缺损、数量上合比例、内容上无差错。注重用好正反典型激励,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监督曝光文明创建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营造共倡文明、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三要协同配合打好整体战。根据新版考评办法中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事权统一规定要求,街道(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有权召集市区两级部门共同会办辖区内所涉及的创建事项,做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市、区各相关部门要服从街道(乡镇)协调指挥,不服从不配合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禁推诿扯皮,做到“宁可向前一步交叉重叠,也不退后一步形成鸿沟”,确保各自负责的每一个环节和领域都能够经得起细评细看细查。四要常态长效打好持久战。我们始终强调,文明城市创建不是要眼前的“牌子”、好看的“面子”,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在常态、长效上狠下功夫。这次省文明办年中抽测,我们在问卷调查这一项失分很多,令人最担心的问题是,群众对创建效果的满意度只有68.7%,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远没有让老百姓受益受惠、点赞鼓掌。要把群众获得感作为创建工作的试金石,树立“创建永远在路上”理念,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设身处地为老百姓解难题,无论何时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确保不反弹、不滑坡、不回落,让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文明创建绝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长久之计、固本之策、惠民之举。

  四、严格督查奖惩,把创建责任到人到位。从今年创建进度看,要实现年度测评目标完全有可能,但前提是压实创建责任,加大督查力度,严格考核奖惩,推动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达标进位。一要加大巡查督导力度。创建办、各分指挥部要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督导工作机制,对实地考察必查的40类创建点位、73个责任部门承担的条线创建项目、四区四平台分别管辖的创建现场,加大巡查督导以及“回头看”的频度、密度和力度,实行滚动轮回式巡查督导,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反馈。要注重发挥群众力量,做好文明监督热线、网上投诉受理督办工作,有效调动群众督促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使巡查督导的“利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要用好考评计分工具。考评计分工作是创建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今天会议首次公布了月度考评成绩和各区、街道(乡镇)的排名,想必对大家有很大触动。下一步,要组织好对市直创建责任部门的考评,请乡镇街道参与评价打分,并及时公布结果,切实把市直部门工作积极性、基层参与考评主动性调动好。创建办要持续加大综合考评、专项考评工作力度,把全市上下抓创建、争创建的热情斗志调动起来、激发出来,营造一种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火热创建工作氛围。三要强化奖惩问责措施。市里结合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正在研究制定奖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文件。要结合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文件,坚持把考评成果运用到创建工作中,对年度综合排名靠前的区、街道(乡镇)和市直部门单位,旗帜鲜明地予以奖励激励,切实增强担当有为者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对工作中推诿扯皮、落实不力,拖全市创建工作后腿、影响创建进程,特别是在测评期间出现重大失分影响创建达标、测评结果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问责一起、通报一起,确保人人身上有担子、有压力。

[ 编辑:张晓剑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

苏ICP备0500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