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东同志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推进会上的讲话
  

 

  一、紧绷创建之弦,始终保持战则必胜的斗志

  2014年我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创建为民导向,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各项事业持续推进,创建成果不断累积,一批精神文明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一直以来影响我市测评得分的很多“硬伤”得到了修复和弥补,城乡环境面貌、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都实现了新提升。特别是新一轮创建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重点重抓的大事之一,狠抓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了市四套班子领导高位推动、靠前指挥,创建办统筹推进、督查督办,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履职尽责,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创建格局,顺利实现了“全国进前十”预期目标,首战之年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中央和省委标准要求,对照测评反馈问题清单,对照人民群众需求期盼,我们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面临严峻形势,突出表现为“三个更高”一是竞争激烈程度更高。从反馈成绩看,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进入前15名的城市总分都在90分以上,分数咬得很紧。113个地级提名城市中,实地暗访和入户调查最高58.56分仅被扣1.44分,网上材料申报最高39.81分仅被扣0.19分。从省内情况看,盐城和连云港两市,一个是全国第二,一个在负面清单扣两分的情况下仍位居全国第三十一,竞争力十分强劲。面对前有强大标兵,后有强劲追兵的严峻态势,如果我们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满盘皆输。为此,我们必须破釜沉舟、合力攻坚、全力争胜。二是测评考核标准更高。新版测评体系指标越来越精细,要求越来越严格,负面清单和一票否决的项目逐渐增多,如实地暗访考察方面,不打招呼、直插现场,注重考核真实情况,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测评工作效率,突出对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城市管理薄弱环节的测评考核;问卷调查方面,删除了随机街访环节,设计了更为通俗易懂的入户调查问卷,更能真实反映群众的生活感受;网上材料申报方面,严格甄别材料的真实性,大幅降低对正式文件和说明报告的数量要求,更注重综合运用相关专业职能部门的已有评价结果和权威数据。这些新变化、新方向、新要求都给创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我们唯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工作,才能在测评中取得高人一筹的理想成绩。三是人民群众期待更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抓好的六件大事之一,目的让全市568万群众感受城市创建的成果,享受蓝天常驻、碧水常流、绿地常在、文明常伴的美好生活,共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从去年测评反馈情况看,我们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背街小巷、社区小区、交通秩序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城乡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市民对创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这次取得全国第五的好成绩,广大市民通过“朋友圈”高频转发,既体现身为淮安人的自豪感,也表达了对如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殷切期待。关注淮安文明创建的“粉丝”多,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倒逼我们必须以不留退路的决心、决战必胜的勇气,巩固优势、补好短板,确保拿下文明城市这项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荣誉。

  二、瞄准创建之靶,全面形成突破攻坚的态势

  文明城市创建三年一个周期、1000多天的时间,现在已进入关键中场。各地各部门要把竞争的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聚焦重点难点和关键部位,深入开展“4856”行动(推进“四项提升”,开展“八项整治”,重抓“五项工程”,巩固“六项机制”),努力形成全面突破的攻坚态势,切实以文明城市创建的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重抓理想信念要事,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精神力量。文明城市创建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讲好新时代淮安故事、树立新时代淮安形象,凝聚起推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精神力量。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践始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中体现淮安担当,展示淮安作为。要着力培育时代新人。始终把育新人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使命,着力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塑造人的精神风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坚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新时代淮安精神相结合,融入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全面推进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阵地,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注重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开展“学习周恩来精神风范,争做新时代淮安好人”主题活动,积极选树道德模范,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展示淮安人的良好精神风貌。要丰富文明宣传载体。围绕“公益广告体现思想性、景观性、永久性”的定位,推进户外公益广告扩量提质,进一步扩大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公共场所、建筑围挡、交通运载工具和各类社会媒介公益宣传的覆盖面,确保占比不低于30%;加大规划设计和创意制作力度,强化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设工地围挡等公益广告内容管理、喷绘美化、清洁整理,真正让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与城市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相契合,使之成为彰显城市文化气韵的靓丽风景。

  二要重抓社会发展实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象。创建文明城,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得一项荣誉,而是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要坚持以深入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不断夯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要持续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注重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和管控,积极开展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逐步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优化街区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确保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符合指标要求,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做优城市功能品质。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确保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逐年提高;加强棚户区(危旧房)、老旧小区、农贸市场改造和停车场建设,加快建设民防馆和 20 万平方米以上人防工程,新建一批宜居示范居住区,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持续提升运行保障水平。重点提高城市管网、消防安全、排水防涝、饮用水源、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及时消除各种安全和治安隐患,筑牢安全防控底线。加快推进主城区控源截污工程,完成 29 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消除国省考断面劣 V 类水体,83.3%的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

  三要重抓城市管理难事,不断提升精细化长效化创建水平。创建文明城市,既要有打铁的冲劲,又要有绣花的功夫。要把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重要途径,着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和谐、更有序、更宜居、更有魅力。要发挥制度“杀手锏”作用。以《淮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淮安市市容管理条例》全面实施为契机,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探索完善城市管理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系统整治城市环境、秩序等突出问题,真正把文明规范变成广大市民的内在遵循和行动自觉。抓紧制定《条例》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进一步解决广大市民在城市管理与建设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环境变化带来的实惠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要解决失分“老大难”问题。以背街后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区域为重点,深度治理垃圾未及时清运、垃圾乱扔、乱贴小广告、占道经营、垃圾桶破损无分类标识、楼道堵塞、墙面污损、照明灯损坏等城市顽疾。持续扎实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坚决打赢三、四轮车整治攻坚战,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闯红灯、行人车辆混行、非机动车逆行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严肃处罚。利用市政园林养护网格化管理平台,针对绿化缺失、毁坏问题,实施“见缝植绿”工程,逐一补齐修复,并动态维护。要狠抓农村“薄弱点”攻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扎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农村地区延伸拓展,打造更多的文明村镇。注重以乡风民风培育为基点,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努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四要重抓群众身边小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人民满意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高标准和荣誉度的最高体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着力办好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好事实事,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创建带来的成效和变化,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持续深化“文明大走访”活动,走进小区、走进居民家中,上门征求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意见、身边亟需解决的痛点问题,让创建工作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认真对待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回应,做好解释工作。要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高度关注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重点破解那些遗留的难题,把困扰群众的薄弱环节解决好,把群众期盼的小事实事办好办实。比如老旧小区是文明城市创建公认的薄弱环节,也是历次测评中最容易失分的地方,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抓好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好楼道灯不亮、绿地被侵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问题,使老旧小区环境秩序有一个大的改观。比如集贸市场的环境秩序管理是老大难问题,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管理治理,提供优质服务,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再比如背街小巷是群众家门口的场所,能不能保持干净整洁畅通的环境,能不能安装路灯照亮夜归的人,直接关系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要围绕小切口做好大文章,把功夫花在这些看起来不起眼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上,让群众从家门口的变化中实实在在感受创建带来的好处。要拓宽群众参与途径。在广泛开展主题宣传的同时,积极搭建市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创建平台,让人民群众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做得起来,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和群众评价机制,运用手机客户端等形式,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投诉城市管理问题的渠道。要采取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方式,查找存在突出问题,认真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让创建工作更加贴民心顺民意,让文明城市创建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保持旺盛生机活力。

  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家,反对形式主义是建设人民满意文明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文明办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当严格,在下发的测评结果通报中,对出现材料数据不符合事实的22个城市给予罚扣2分的处罚,并予以通报批评;对测评暗访中存在隐瞒事实、弄虚作假问题的,对搞“运动式”“一阵风”创建干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对搞“迎检突击”、跟踪测评人员、干扰测评工作、引发负面社会舆论的,均有具体明确的惩戒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引以为戒,坚决不碰负面清单“高压线”,坚决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问题,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文明城市创建实处。

  三、压实创建之责,切实汇聚众志成城的合力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考验的是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执行力。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总体部署要求,全面审视创建“家底”,无惧面临的艰巨挑战,坚定创则必成的信心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要强化目标管理。各地各部门要严格对照《任务分解表》和《目标责任状》所列目标任务,认真分析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各项目标工作,制定开展科学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特别是针对“4856”行动,要分别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目标要求、推进措施、序时进度,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要强化网上申报工作的目标导向,实行“测评指标责任清单、短板指标问题清单、常规指标提醒清单”派发机制,系统梳理季度报送重点、短板项目、关键指标,定期派发给责任单位,并结合专项工作督查,倒逼责任单位挂图销号,全力提升创建整体水平。二要强化协调联动。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服从全市统一指挥和调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上下联动、城乡联动、条块联动,做到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把好自家门、打好协同战。要实行重要创建单元达标测评与月度测评“一分双记”,对于实地考察点位存在的问题,既扣市级部门“条管分”,也扣基层属地“块包分”,切实做到职能交叉、难度较大和容易产生漏洞的环节主动沟通协商,盲点问题有效解决,形成市级部门与基层属地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发挥行业协会机制成熟、资源丰富、人员集中的优势,引领各类团体、群体积极参与和融入创建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开展“创建进万家·文明大走访”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创建热情。三要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巡查督办机制,对各类点位、各项指标、各个行动进行全网式、全覆盖巡查,对交办的问题要跟踪督办,真正做到创建工作进行到哪里,巡查巡察、督查指导、问效问责就跟进到哪里。要明确奖优罚劣的工作导向,继续实施重要单元达标保证金制度,各县区均可参照执行。对于年度综合排名靠前的县区、街道(镇)和市直部门单位,旗帜鲜明地予以奖励激励;对年度综合考评不合格和触碰网上申报“负面清单”的地区和单位,严肃追究责任;对于工作中推诿扯皮、行动迟缓、落实不力,影响创建大局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问责一起、通报一起。

[ 编辑:张晓剑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

苏ICP备0500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