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9年清明节公祭暨第八届免费花坛葬集体安葬仪式

  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3月31日上午,以“缅怀先辈 倡导文明祭扫 移风易俗 传播殡葬新风”为主题的淮安市2019年清明节公祭暨第八届免费花坛葬集体安葬仪式在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举行。人们相聚于此,缅怀先烈,追忆亲友,向安眠于此的8000多位逝者表达最深切的悼念。鲜花、黄丝带取代焚香烧纸,诵读祭文、鞠躬行礼弘扬传统文化。

  2012年,市民政局在市永思园举行首次花坛葬仪式,2013年又举行首届清明节集体公祭仪式,这两项活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殡葬观念,更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引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低碳殡葬新风尚。随着我市殡葬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花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方式安葬逝者,采用植树、献花、系黄丝带、网络祭奠等现代文明祭扫方式缅怀先人。生态殡葬愈发深入人心,文明祭扫已经蔚然成风。

  慎终追远 公祭寄哀思

  “天地恒久,人生无常。年年清明,哀思绵长。音容犹在,日夜缅想……”思如春草,清明萌发,祭奠话衷肠。3月31日上午,市永思园内,微风轻拂,哀乐徘徊,淮安市2019年清明节公祭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祭祀台前,摆放着鲜花和水果,舞台中央用鲜花摆成“爱”字图案,让人在悲伤中感受暖意。参加公祭的人员身披黄丝带,在袅袅哀乐中垂首静待。上午9时30分,鼓声响起,小号低鸣,公祭仪式正式开始。

  清明节是中国人感恩、缅怀的日子。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70年前,新中国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无数革命先烈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长眠于市永思园的老革命祁贵才都是其中的代表。故事《为有牺牲多壮志》将他们的事迹娓娓道来,将人们的思绪带进烽火硝烟的革命岁月,大家一起为逝去的革命先辈和亲友默哀。

  献花,默哀,三鞠躬,人们用这样一种安静肃穆的方式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场一起朗读祭文,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缅怀逝去的亲人,余音袅袅,不绝于耳,恰似无限的哀思。此时,思念亲人的钟声从不远处幽幽响起,大家一起为逝者祈福。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祭祀的队伍中。当天的仪式上,主持人向全社会发出文明倡议:“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文明祭扫;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生态殡葬;提倡厚养薄葬,弘扬传统美德……”

  “今年参加清明节公祭活动,感触特别深,用这样一种文明的方式祭祀先人,既保护环境又告慰逝者。”一位逝者家属如是说。

  当天,不少市民自发赶到现场参加活动。“以前每到清明节,常有人在路口或绿化带烧纸钱,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这种集体公祭的形式非常好,既环保又文明。”第一次参加公祭活动的陈先生说,这种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应该大力推广。

  “近年来,我市大力倡导文明祭扫,用鲜花、丝带代替纸钱,表达对逝者的无限缅怀之情。这样的公祭仪式我们会持续开展,引领清明节回归清雅深沉。”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负责人程培坤表示。

  据了解,此次公祭活动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主办,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市殡葬管理处、市殡仪馆、市殡葬协会承办,淮安日报社(淮安报业传媒集团)、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社会各界代表及逝者亲属近200人参加当天的公祭仪式。

  回归自然 花间思故人

  鲜花松柏陪伴逝者长眠,满园绿意寄托绵绵哀思。当天,人们不仅祭祀长眠于市永思园的8000多位逝者,还举行集体花坛葬仪式,为14名逝者“送行”。

  “生是春意盎然的,但是死并不是灰色的。死是另一种生的延续。今天满园绿色,绿色是跳动的色彩、是热情的生命。活着的亲人会记住您,用回忆编织您的音容笑貌。活着的路人会记住您,你用生命最后的归程为后人谱写环保的篇章……”在仪式主持人的指引下,14名逝者的亲属将骨灰盒和花瓣一起放入墓穴,市永思园的工作人员随即栽种上青松,象征着生命永远长青。

  据介绍,花坛葬是生态殡葬的一种,就是将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将骨灰盒放在花坛中,几个月后,骨灰和骨灰盒都随着泥土降解,是一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花坛葬不建墓穴,土地也可循环利用。逝者的姓名则集中刻在一块墓碑上,供后人凭吊。逝者与花木相伴,象征着生命长绿、精神永存。

  此外,生态殡葬还包括树葬、草坪葬等,都是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属于国家倡导的绿色殡葬,优点是占地少、利环境。2012年,市民政局在市永思园举行首次免费集体花坛葬仪式,宣传倡导生态安葬理念,8年来共有149名逝者亲属为逝者选择集体花坛葬。为进一步鼓励和推广生态葬,我市为选择花坛葬的每位逝者的亲属提供1500元奖励金。得益于民政部门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些经济实惠又低碳环保的新葬式越来越受市民青睐。据统计,我市目前已经有2000多个逝者家庭选择生态殡葬。

  “这样的活动我非常赞成。这是一种更加文明、生态的葬式,值得倡导和效仿。周总理那么伟大的人物,生前为国家和人民殚尽竭虑,死后嘱咐撒掉骨灰。我们也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弘扬他们好的思想作风与优良传统。”68岁的谷先生是今年参加集体花坛葬仪式的逝者亲属之一,他告诉记者,父亲1999年去世后,骨灰一直寄存在市永思园,去年他就为父亲报了名,参加今年的仪式。“我是独生子,我的孩子也是独生子女,并且孩子在外地,将来回乡祭祀可能也不太方便。我也在考虑,百年后不留骨灰,省去子女奔波之苦,只要留个念想就好。”谷先生说,关于以生态葬的形式办身后事,他们老两口已经跟女儿“吹过风”了,她也很支持。

  “生态殡葬已是大势所趋,让亲人长眠地下,与鲜花、松柏相伴,这才是真正的入土为安。”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业务科科长赵宇告诉记者,今年的集体花坛葬活动自开放报名以来,接到大量电话预约,考虑到活动现场容纳人数有限,通过协商,最终敲定14个逝者家庭。

  “身后不保留骨灰,让逝去的亲人回归自然,与大地共存,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既传承了逝者入土为安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践行了生态环保的绿色殡葬理念。这方面工作,我市走在了全省前列。”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政为民 服务暖人心

  为迎接清明节期间祭扫高峰的到来,市永思园未雨绸缪,早早启动预案,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努力为市民创造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祭扫环境。

  “前段时间,我们对公墓整体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在多地设置休息桌椅,供市民歇息。此外,新添绿植花卉,在主次干道系上黄丝带,悬挂生态殡葬、文明祭扫宣传语,为市民祭扫营造文明和谐、温馨舒适的氛围。”程培坤说。

  今年清明祭扫期间,市永思园继续在入口处设立服务台,招募15名大学生志愿者,宣传绿色殡葬、文明祭扫,并为市民排忧解难、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提供茶水、轮椅、雨伞和网上祭扫指导等10多项,并且准备了3000枝菊花、5000根黄丝带,供市民免费兑换、领取。

  由于清明祭扫期间车流量、人流量猛增,从3月30日起,市永思园联合市交警部门对园区及周边部分道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同时联系周边的殡仪馆、御西村部、船闸等地设置多个免费停车点,方便祭扫市民停车。

  安保方面,清明祭扫高峰期间,市永思园协调15名警力驻守园区,维护秩序,守护安全;为防止逝者家属悲伤过度危及健康,现场安排了医护人员值守,并开通“绿色生命通道”;为防止火灾,园区有一辆消防车随时待命。

  “今年清明节祭扫高峰,预计总人数18万人、机动车3万辆左右。”市交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张学荣介绍,为疏导交通,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在沿途设置了三个定点岗、三个分流岗,对车辆及时进行分流,同时安排机动小组对沿线占道违停车辆及时进行清理,对交通事故进行快速处理,保证道路畅通、安全有序,高峰时投入警力将超过40人。

  此外,为应对祭扫高峰,市永思园还整合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将工作时间调整为6时40分到18时,并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回复。

  逝者为安 祭扫沐新风

  清明节扫墓祭祖、寄托哀思、缅怀先人,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眼下,人们观念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着祭奠的方式。新兴祭扫方式正为传统习俗注入生命力,让清明节洗却烟尘,回归气清景明,让祭扫少一些浮华与喧嚣、多一些庄重与用心,也让空气多了些洁净与清新。

  过去每到清明,人们通过焚烧冥币、燃放鞭炮等方式祭奠逝者,然而这样的祭祀方式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对环保、绿色、低碳等生活方式的追求。当日上午,记者在市永思园看到,很多市民放弃了传统的烧纸祭祀方式,改用鲜花、丝带祭奠亲人。人们以这样一种更加文明的方式,缅怀亲人,追忆故友。“以前公墓里常常因为烧纸钱而‘乌烟瘴气’,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明显好转,焚香烧纸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市民会选择用鲜花或者黄丝带等来祭祀。”程培坤说,近年来,我市大力提倡和推广“绿色殡葬”理念,生态殡葬越来越深入人心,文明祭扫已经蔚然成风。

  据了解,为推动文明祭扫,每当清明节、中元节和冬至到来时,市永思园都会开展“冥币免费兑换鲜花”“一缕黄丝带寄哀思”活动,专门设立服务台,安排工作人员对携带冥币的市民进行现场宣传和耐心劝说,并奉送一束鲜花、两根黄丝带换下冥币等祭祀物品。这样的活动在市永思园已延续9年,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此外,市永思园还开发了网上祭扫平台,免费向市民开放,市民可以网上建墓、网上祭扫。如今,在市永思园内,鲜花祭祀、黄丝带祭祀、青松祭祀等环保祭奠方式正逐步替代焚烧冥币,成为我市清明祭扫的一大亮点。

  “老人健在,我们应当多关心、常尽孝,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仙逝,我们应当从俭办丧、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我们应当以生态殡葬、鲜花祭祀等现代文明方式,礼敬故人,寄托哀思,积极传承传统节日中的优秀文化。”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出台《淮安市区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免费实施办法》《淮安市区节地生态葬和集中守灵奖补办法》《淮安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的殡葬政策。如今,越来越多的淮安市民放弃传统的烧纸钱,改用更加生态、环保的祭祀方式,让清明节祭扫劲吹文明风。

记者 叶列 陈金鑫 通讯员 周华 王静 陈学武

[ 编辑:张晓剑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投稿邮箱:wmb3943233@163.com

苏ICP备0500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