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警务情系万家——记省十佳文明职工张建江

  在淮安公安战线,清江浦公安分局淮海路派出所民警张建江是个“老先进”。自1999年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以来,现年58岁的张建江已累计走访群众4万户次,助残帮困120多人,与28位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帮助60余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他先后被授予“首届江苏省十位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优秀政法干警”“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光荣称号。

  前不久,第十五届“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评选结果揭晓,张建江再次荣登榜单,获颁“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联系群众有“绝招” 

  担任社区民警19年来,张建江养成了一个习惯:到社区走访,一个本子一支笔从不离身。即便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他的走访记录、民情日记也从未停笔,至今已达120余万字。日积月累的走访,让张建江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练就了一套可学、管用的“绝招”——“五勤五贴近工作法”。

  所谓“五勤五贴近工作法”,就是眼勤多观察、脑勤多思考、腿勤多走访、手勤多记录、嘴勤多交流,贴近群众心理,贴近群众期盼,贴近群众情感,贴近群众需求,贴近群众语言。张建江说,北京新村三区八幢的朱大爷给孙子办低保的事,就是自己靠这套工作法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的。

  事情发生在2009年5月8日。当天上午,张建江到北京新村三区走访,遇到住在该区八幢的朱大爷老两口。“一见面,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就淌眼泪。”张建江问明缘由,得知老人有个17岁的孙子患有脑瘫,想办残疾证和低保,却没有身份证。张建江二话没说,上楼背起老人的孙子,直奔市行政中心。办完身份证,他又帮着联系残联,最终让老人如愿以偿。

  在此基础上,张建江还自掏腰包,印制了警民联系卡,挨家挨户上门分发。联系卡上印有他的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群众有需求,只需一个电话,张建江随叫随到。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张建江凭借这套“五勤五贴近工作法”,累计收集到群众帮扶信息3000多条,仅为社区困难群众募集善款就达30多万元,自己捐款捐物超过3万元。

  扶危济困显“伸手” 

  魏某是“张建江警务室”辖区居民,多年前因故导致身体残疾,家庭关系也随之破裂,常年与女儿相依为命。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建江隔三差五都会上门,陪魏某聊天,帮魏某忙家务。“要不是张警官,我这条命早没了。”事到如今,提起张建江,魏某打心底里充满感激。

  原来,2003年,魏某浑身长满怪疮,本地医院无法医治。“是张警官忙前忙后,带我到上海做的手术,又帮我跑东跑西,办了医保、低保和残疾人补助。”魏某说,“出院回到淮安,张警官几乎天天上门,帮着弄饭做菜,生怕我饿着。”让魏某尤为感动的是:“2008年,我女儿考上大学,没学费,依然是张警官帮忙张罗,募捐到7000多元学费。这还不算完,到了第二年暑假,又发动了第二次捐款,孩子整个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有了着落。这样的人民警察,哪个不念他的好。”

  “张警官对老百姓的好,可以说是无比尽心。”采访中,居民章先生提起这样一件事:“2008年夏天,张警官劳累过度病倒了,在医院打吊针。哪知道吊针打到第二天,90岁的夏老太太跑到派出所去找他,说两天没见到张建江,心里发慌。”事后,章先生才得知,夏老太太患有老年痴呆症,经常走丢,每次走丢,都是张建江把她领回家。因为老人身上一直揣有张建江的联系卡,老人只要找不到家,好心人就会根据联系卡上的电话联系张建江。“更为神奇的是,老人去世之前,连自己的亲儿子都已经认不识,偏偏就记得张建江。”

  治安维稳立“功劳” 

  19年社区警务工作,让张建江在辖区百姓中间名气响。几年前,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社区治安上动起了脑筋。比如,他发动社区老年人,组建起一支“夕阳红看家护院队”;发动出租车司机、送奶工、清洁工,成立了“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

  “可别小看这两支队伍,治安防范民力无穷。”张建江说,2008年12月,张建江发现辖区内有一名暂住人口郁某,正是公安部门在网上通缉的外省逃犯,但此人行踪不定,几次上门都扑了个空。鉴于此,张建江请“夕阳红看家护院队”和“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协助:“一旦发现郁某,立即报告。”结果,三天后的凌晨5时,张建江连续接到“护院队”3位老人打来的举报电话。10多分钟后,郁某落网。

  不仅如此,张建江还把本社区的医生、护士、水电工组织起来,建立了“居民互助小组”。2007年4月,辖区内两户居民为阳台漏水的事情大动干戈。“互助小组”及时将情况向张建江作了反映。张建江迅速到场,经过一番说事拉理,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全媒体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杨晶晶 傅民

[ 编辑:小 白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投稿邮箱:wmb3943233@163.com

苏ICP备0500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