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把扫帚

  “一百,两百,三百……”昨天是领工资的日子,走出金马保洁有限公司大门的张秀英,放下肩上的扫帚,把刚揣进口袋的一沓人民币掏出来又点了两遍:“一千八百块。”

  张秀英今年62岁,是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农民。几年前,张秀英一家六口人,她和儿媳妇打理家务、照顾两个小的,老伴种地,儿子在企业打工,生活无忧。不料,老伴得了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肾衰竭,打针、用药、血透,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外债4万多元。儿子又患上了腰椎病,所在企业效益下滑,收入下降,日子出现了“大窟窿”。

  “窟窿”如何补?张秀英正一筹莫展时,来了一支“阳光扶贫”队伍——今年初,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22名党员干部与码头镇郑台村、西宋集镇蒋渡村和吴城镇63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张秀英家是其中之一。

  扶贫怎么扶?园区领导班子有招数。“断‘穷根’才能摘‘穷帽’,会苦钱才算扶到点,”据园区管委主任周文介绍,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园区投入200多万元,将园区6条马路的保洁业务外包给金马保洁有限公司,金马保洁则拿出20个保洁岗位,用于解决贫困户就业,每人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月工资1800元。

  20个岗位,20把扫帚,背后是20个贫困家庭。“添了把扫帚,日子不愁,”张秀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老伴去年去世后,我家一共五口人,在园区帮助下,儿媳妇到饭店打工一年少说一万多,我年收入过两万,儿子尽管收入下降每年也有头两万,今年底脱贫没问题。”

  “事实证明,通过帮助就业实现脱贫,这条路子我们走对了,”周文说,“接下来我们准备把他们中午就餐、休息的问题一并解决到位,明后年再增加一批保洁岗位,带领剩下的贫困户打‘翻身仗’。”(记者:杜勇清 通讯员:张爱泉)

[ 编辑:小 白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投稿邮箱:wmb3943233@163.com

苏ICP备0500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