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女工张海琴赡养房客奶奶的故事:没有血缘的爱

  春节将至,淮安区文明办的刘建睿科长格外忙碌。每年春节前夕,从当地涌现出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近千名各级各类道德典型中,选取部分代表,给他们送“福”字、送春联,是刘建睿牵头负责的一件紧要事。翻开近几年由淮安区文明办拟定的代表名单,记者发现,有一个名字是其中的“常客”——

  她叫张海琴,是淮安区的一名环卫女工,今年58岁。2012年8月,她被全国网民推选为“中国好人”。而她的故事,要从17年前的三间平房和一位萍水相逢的老人说起。

  17年前的2002年,张海琴一家三口居住在三间平房里。丈夫唐玉宝是码头上的一名搬运工。当年,经人介绍,生于1921年、时年81岁的孤寡老人汪梁氏,成了租住在张海琴家的一位房客,月租金80元。

  “房租收到第二个月,我就不忍心了。”张海琴说,老人既无儿女,也无低保,根本没有经济来源,还患有眩晕症、糖尿病,看着叫人心疼。面对这样一位老人,张海琴随后作出的一个决定,完全出人意料:“房租不收了,吃喝拉撒我管!”这一“管”,便管了11年,直至老人去世。

  11年间,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张海琴和丈夫就用三轮车送老人上医院;老人爱干净,张海琴寒来暑往天天给老人洗澡擦身;老人喜欢吃炒洋山芋、咸菜烧肉、清汤肉圆、红烧鳊鱼,全家的伙食都围着老人转;老人腿部皮肤瘙痒,被抓挠烂了,张海琴便四处奔波,寻医问药找偏方,把淮安城跑了个遍;老人说自己岁数大了,看病吃药嫌烦,张海琴又想方设法哄老人;老人过九十大寿,张海琴忙前忙后为老人操持,办了一场欢天喜地的寿宴。

  11年间,因为房子拆迁,张海琴一家搬了三次家,租过两次房。每次听说要挪窝搬家,汪梁氏都担心:“小琴子会不会不管我、不要我了?”也因此,每次挪窝搬家前,汪梁氏都嘟囔着要去养老院。张海琴听了,既揪心,又哭笑不得,几次都假装发脾气:“去什么养老院?有我住的,就有您住的;有我一口吃的,就有您一口吃的;我们住哪,您就住哪。”

  “其实,我对老人的好,老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张海琴回忆,“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老人只要看到家里脏了,就会搭把手。特别是88岁那年,老人门牙脱落,我带她去装假牙,不管我怎么做工作,她就是不肯去,说我扫地赚的都是辛苦钱,别作贱了。”

  2013年,张海琴一家终于拿到一套拆迁安置房。就在这年中秋节前夕,一家人准备乔迁新居时,已92岁高龄的汪梁氏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悲痛中,张海琴和丈夫唐玉宝一起为老人披麻戴孝,送老人最后一程。

  时至今日,老人已去世5年有余。张海琴说,与老人朝夕相伴11年的点点滴滴,还会时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每每想起,她都感到温暖无比。而她把房客奶奶当亲娘、为老人养老送终的事迹,也成为淮安区厚植道德沃土、建设首善之区的一剂精神养分。去年春节,淮安区文明办在送给张海琴的春联中写道:“胸如海阔似海深,丽若琴音同琴韵。”

  这就是张海琴孝老行善的真实故事。尽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淮安区,有关张海琴的事迹,却一直在被传唱,更被古城的文学爱好者,写进了诗词里,刻在了时代精神的记忆里。

融媒体记者 王正道 杜勇清 通讯员 张筱瑜 黄洁

[ 编辑:张晓剑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投稿邮箱:wmb3943233@163.com

苏ICP备050019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