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四步走”高质量推进法治建设跨域发展

  淮阴区以法治惠民为中心,转变职能,精准发力,12345步走,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发展。

  一、强化“一个”主导机制,健全普法工作体系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 “七五”普法实施规划》,分解责任清单,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将普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发展需要。加强“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强化普法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二、抓住两个“关键对象”,提高全民法治素养

  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定期组织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非人大任命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结合“周学习”“半月谈”,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每周学法”、“法治微课堂”等活动。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考评。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抓好中小学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全区62所中小学已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确保各中小学校每年法治课不少于两次。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每年邀请普法达人参加校园普法,创建青少年普法体验馆,编印《 “七五”普法青少年读本》等系列丛书5.2万套,在淮阴普法微博和远程网络设立青少年学法专栏,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堂。

  三、突出“三个”特色品牌,注重典型引领示范

  成立“‘漂母’普法志愿者服务团”。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组建“漂母”普法志愿者服务团,弘扬“仁爱感恩”,开展人性化法律服务,加强对弱势群体保护、婚姻家庭、调解、信访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打造“互联网+调解+普法” 淮阴模式。开发“指尖调解”一指通小程序,上线“智慧调解小词典”,开设“调解点将台” 。创新线上线下调解普法平台,使群众能够全面了解《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让菜单式普法遍地开花。创新“5+3”法律扶贫普法品牌。成立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坚持普法宣传和矛盾排查化解,并引入奖励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格化管理,帮助解决法律问题2028个。

  四、搭建四个普法载体,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培育普法类社会组织充实普法队伍。建立普法志愿者协会等普法类社会组织109个,运用方言小品、地方戏曲、动漫故事、法治诗词等艺术形式有效传播法治文化。深入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我区以“运行好,惠民实”为宗旨,建设成北有开发区,中有盐河,西有五州龙湾,南有樱花法文广场的“辐射圆”为核心的法治建设格局,形成宣传辐射效应。多维度拓宽法治宣传平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的作用,开设《法制纵横》、《法治淮阴》、《法在身边》等宣传栏目。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信息化远程教育等新型媒介,构造多形式、多元化、广覆盖的普法平台。   大力开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开发“彩虹少年关爱工程”、“阳光关爱护航工程”、 “普法小巴士”、 “法律啄木鸟、“人民调解评议庭”等普及率高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提升群众对法治宣传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 编辑:白留伟 ]

主办: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明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邮编:223001,投稿邮箱:wmb3943233@163.com

苏ICP备05001951号